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一声叹息:北京人寿正值盈利拐点关键期,大股东却谋撤退

时间:12-09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47

一声叹息:北京人寿正值盈利拐点关键期,大股东却谋撤退

作者:宋涵出品:全球财说北京人寿占了“北京”这个打眼的名字,看起来很像北京国资背景的险企,然事实并非如此。其地位显然不如同样带有“北京”字眼的北京银行,二者均属于热门的金融牌照行列,但北京银行中资股东中体现了北京国资对其的重视,反观北京人寿,颇有一阵秋风带着几片叶子旋过的萧瑟感。北京人寿有三个并列第一大股东,最稳定的一个属于顺义区国资所属企业,有一个属于市管企业队伍,但其一直在谋划退出,还有一个属于房山区的集体企业,这家集体企业正面临所持股权被冻结的状态。其余持股10%以上的股东中也没有身份显赫者。北京人寿的管理层能力或许不差,毕竟公司成立5年多时间就已显将要进入盈利期的苗头,收入也在持续增长。但这样的股东结构对蒸蒸日上的业务而言或许会是个掣肘。比如大股东结构发生变化,是否会对公司战略、经营形成大影响,再如公司当前偿付能力正处于承压阶段,股东不给力,偿付能力问题解决起来也会比较吃力。大股东结构不稳11月28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拟转让所持北京人寿13.986%股权。该笔股权预披露日期截止于2023年12月25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险企股权转让附加交易条件以及对受让方资格限制,此次股权转让未披露交易条件,且受让方资格条件一栏为“无”,这意味着只要受让方符合监管要求即可。此次,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为清仓减持。待转让完成后,将退出北京人寿股东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第一次挂牌转让所持北京人寿股权。2021年5月,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就曾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披露4.99%股权转让信息。2023年11月27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收到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终结的申请。可以看出,其在提交终结申请的次日,即挂牌转让全部股权,退意坚决。目前北京供销社受限资产规模和担保规模较大,经营承压。此举或为加快回笼资金需要。事实上,想要脱手北京人寿股权的股东不止这一家。北京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北京人寿)成立于2018年,是经(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社会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的全国性人寿保险公司。目前,公司有9家股东。其中,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供销社投资管理中心、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3.9860%,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股东有4家。为华新世纪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草桥实业总公司、朗森汽车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12.5874%、12.4829%、12.4829%、10.4895%。此外,恒有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鹏康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9997%。同为北京人寿第一大股东的韩建集团也曾拟出清股权,不过在股权转让交易过程中,却与意向受让方厦门港谊集团有限公司和厦门君创投资有限公司对簿公堂。三者间纠纷围绕北京人寿股权收购、借款合同、股份质押合同展开。韩建集团因与前两家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案件,被法院查封、冻结财产。其中,就包括北京人寿全部股权。目前,韩建集团总计持股4亿股。其中,3.6亿股股权被质押,4亿股股权被冻结。此外,2021年恒有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曾与北京润古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以2.37亿元出清其所持北京人寿股权。不过从最新股权结构来看,恒有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虽仍在股东之列,但其所持股权被全部冻结。近期,保险股权转让成风,除部分险企股权大比例转让引人瞩目外,夹杂其中的多数中小险企股权无人问津。保险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尤其中小险企经营压力倍增,股东回报率以及市场预期下降,使得股东耐心不足。其次,监管趋严对险企股东准入门槛提高,投资保险公司股权受到的约束更多,叠加部分中小险企股权转让比例较小,投资者兴趣寥寥。当前市场下,北京人寿股权能否顺利找到下一个接盘方,值得关注。业绩有望扭转,康养路难走北京人寿成立于2018年,作为一家以“北京”命名的本地人身保险公司,有其与生俱来的政策优势、服务优势、科技创新优势。经营范围涵盖普通型保险(包括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分红型保险、万能型保险等。公司营收由2018年的2.61亿元,到2022年51.45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其核心驱动力在于前期主业保险业务发展迅速。2018-2022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表现为1.91亿元、12.70亿元、26.14亿元、45.47亿元、46.62亿元。相较于过往保费规模高速增长,2022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增速骤降,缩至个位数。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仍处于亏损期。5年间净利分别为-1.13亿元、-0.52亿元、-1.56亿元、-2.11亿元、-1.89亿元。不过,寿险公司成长过程中普遍会遇到 “七平八盈”门槛,在初期亏损也是常有之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12亿元,净利润0.37亿元,较2022年同期扭亏为盈。近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结构有所调整。以2022年为例,普通寿险仍是支撑保险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险种,贡献保险业务收入41.88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43.47%。同期,分红险贡献保险业务收入1.12亿元,较2021年骤降9成。其次,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分别同比下降14.04%和28.57%。前三季度,受资本市场大环境影响,公司投资端表现欠佳。净资产收益率2.10%、总资产收益率0.19%、投资收益率2.36%、综合投资收益率1.86%。而作为衡量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的风向标,北京人寿偿付能力同样面临挑战。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1.83%,较上季度下滑1.55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2.48%,较上季度上涨6.66个百分点。公司下季度预测,偿付能力将同步下滑。其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11.85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14.54个百分点。行业来看,第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4.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8.6%。北京人寿偿付能力未达行业平均水平。面对日益紧张的偿付压力,北京人寿2022年先后两次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用于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总计发行规模8亿元。然偿付压力仍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公司将再次寻求“外部输血”。目前,寿险行业尚处于深度转型期,保险业务增速放缓,新业务价值回升较难,险企试图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纷纷布局康养产业。北京人寿也不例外,不过其康养路走的并不平顺。2019年北京人寿就曾进军康养产业。于当年成立北京人寿康养科技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该公司因未在规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被列为异常企业。其后,又因触发《公司法》条款,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或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被监管吊销执照。2022年,北京人寿重整旗鼓再度进军康养产业,并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北京人寿康养科技公司。采取轻资产模式战略,通过康养子公司整合公司医养服务资源。一般而言,险企布局康养有重资产模式、轻资产模式、轻重资产结合三种模式。而中小险企多数因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不及大型险企,多选择掌控性更强的轻资产模式。不过轻资产模式下,险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容易导致服务水平不稳定。这就要求险企尽快掌握运营经验,形成专业化队伍;做好资金周转筹划,协调好各方合作关系。目前来看,不论哪种形式,“保险+康养”普遍还未进入稳定盈利周期。在赛道拥挤的长周期、慢回报的康养产业,北京人寿进军较晚,能否分一杯羹,考验自身实力。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